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

爱·遇见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3/1/16 17:55:36

 

  时光倒流到08年的冬季,也是这样一个大冷天,天空飘着象雾又象雨,冷得让人不想出门。可偏偏领导给我一个任务:去公交车上认认女司机张云芳,她无偿献血不知有多少了,现在这样精神的人不多,去跟进一下。就这样,在那个瑟瑟的阴冷天,我遇见了张云芳,这个将无偿献血诠释快乐的纯朴女人,让我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遇见了暖暖的爱。
  如果不是血站的人无意间跟单位献血的同事提起张云芳,恐怕至今也没人知晓这个热情开朗的女司机从2003年开始就源源不断的奉献爱心。十年如一日,她累计献血43次,其中全血20次,血小板23次(一个血小板量相当于800cc全血),总量达24300毫升,是目前溧阳献血最多的市民。如果按一个成年人全身血量4000毫升算,她献的血是她全身血液的6倍,如果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,她所献的血能救活30个人。听听想想,我都觉得了不起,了不得,感慨万端。可她却淡淡一笑,白里透红的脸绽放着圣洁的光芒,让人不由感动人间是个多么美好的世界,有爱的温暖和芬香。
   一开始,张云芳是一年定期献两次全血,后来听说可以献血小板,特别对救治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十分有益。她当下积极报名参加,检查下来她献血小板的各项指标都合格,张云芳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08年时,家住溧阳横涧的一名14岁初中女孩小汤由于患再生障碍性贫血,每月要靠输血小板延长生命。有时病情一发作,会霎时苍白如纸,如不及时救治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。当时献血小板的志愿者为数不多,血站常出现“血小板荒”现象。为了挽救这个花季女孩,张云芳每隔四周就定期去血站机采一个血小板。这么多年了,只要血站需要,一个电话,张云芳不管在哪,无论什么时候,她都会马上出现在血站,这份坚持,这份信念,这种精神,让血站的工作人员都唏嘘不已: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,每次都主动的来,悄悄的走,如此热心真不容易。瞧这么多年,我们都和自家人一样熟了。
  是的,血站每一个人,远远的看到张云芳都亲切的问好,那份自然的友善让人不由得想起人间有道是情天。献血是人与人之间无私友谊的纽带,是心与心交托的桥梁,也是人性最本真的流露。从最初献血单纯只想知道血型,到后来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,张云芳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无闻的诠释着这种内心的幸福。家里的献血证叠起来象竖着的一本书,一抽屉的奖章和奖杯,每次看到,张云芳的心里就被无言的快乐涨得满满的。授人玫瑰,手留余香,为了这份快乐,她承受了许多,也付出了许多。开公交车是特殊的服务行业,干着起早摸黑的工作,有时常常车开在路上,血站会因为没有库存血液却有急用而不得不打张云芳的电话。她总是二话没说,到站后马上请调班次,骑着摩托车急吼吼的就往血站赶。记不清有多少回接到这样的电话了,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是刚到家又再往血站赶了,更不清楚自己救了多少病人,缓解了多少病人的疼痛。有的人不理解她的爱心行为,冷言凉语的嘲讽她,议论她,她都当听不见,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,因为她觉得:如果能让别人的生命重放光彩,这样的付出就有意义和价值。她为自己骄傲和自豪。
  爱,是一种无言的感化,更是一种有力的感召。周围的亲朋好友看她面色红润,身强体健,对献血的疑虑纷纷消除褪尽,义无反顾的自愿加入献血队伍。她的好友潘秋香,现在已经是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。张云芳坚信只要多一点人奉献爱心,积聚成爱的海洋,就能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将充满温馨和温暖。
因为爱,所以爱。十年来,她用坚持传承文明,用真情谱写道德,用奉献感悟幸福。这份高尚的情操让她由此被社会知晓:她先后被评为 “溧阳市十佳市民”、“溧阳市十佳巾帼道德之星”、“常州好人”、“江苏省文明职工”、“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”。
现代城市被钢筋水泥土四面八方的包围着,很难呼吸到窗外清新的文明风和感受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真情,但遇见张云芳,就会遇见这一切。我至今都庆幸自己在那年冬天遇见了她,从此,一路馨香,与爱同行,润了心,动了情,就象穿着妈妈织的毛衣,时时散发爱的味道,温暖着长长的日子。
 
溧阳市客运有限公司宣教科:王婷

Copyright © 2016 溧阳血站 版权所有

地 址:溧阳市奥体大道111号    联系电话:0519-87321900    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03号